我们在讲授本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系的专业课材料制备原理时,鼓励学生课后加入各类科研训练小组,让学生明白,在科研和工作中如何正确使用材料以及改善和提高材料物理性能,以充分发挥材料性能潜力有着重要的影响。例如,在讲到光学材料时,把荧光材料的发光原理和特点介绍给学生,让学生了解到荧光是物质吸收光照或者其他电磁辐射后发出的光。然后结合日常生活,让学生了解荧光颜料的最早及最广泛的商业应用是各色各类的广告。接着多媒体展示商店内外的广告招牌,高速公路旁的巨幅广告,各类商品包装,各类杂志封页和广告插页等,让学生思考耀眼夺目的荧光在哪些领域还能应用,以及如何应用。通过将教师的课题融入教学,使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和规律有了更形象、深刻的了解,这样,学生既了解了所学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,又有利于学生科研素养的形成,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。 (四)设计创新课程,探索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开放涉及实验室资源的配置、队伍建设和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的建设等,是一项系统工程。需要组织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建立核心实验教学团队,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,实现开放实验项目的不断更新。以校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,将院系的实验室进行整合,推进实验资源共享,破除过去设在各专业实验室之间的资源共享壁垒,建立共用开放型实验室。加强师生互动,让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顺畅,并且学校定时统计教师辅导学生实验工作量,对工作积极且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。同时,利用校园网络及时发布实验室开放的信息,使学生及时了解相关实验室开放的信息,尽快与相关人员取得联系,尽早走进实验室与教师合作,开展创新实验学习。 (五)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滋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良好的校园文化既包括良好的校园环境,优越的教育设施和科学的教学、生活管理制度,还包括良好的校风、教风、学风、校园文化活动等。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良好的环境能够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,激起学生对创新实践的热情。我们必须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,为科学发现和发明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。 三、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,社会发展日新月异,社会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来适应这样的发展速度与规模,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。高校教育必须紧随时代步伐,吸纳、借鉴古今中外合理的教育思想,创造性地运用当代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,全面改变传统教育模式,培养具有创新精神、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。 [注释] [1]许青云.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[J].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,2010(3):11-14. [2]张立明.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时代意义和操作实施[J].考试周刊,2008(26):183. [3]王青耀,周瑛.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研究[J].科技进步与对策,2007(3):184-186. [4]宫伟力,彭岩岩.互动启发式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[J].继续教育研究,2014(5):111-113. [5]徐金梧.校企零距离对接,产学研合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[J].北京教育(高教版),2007(5):31-32. |